EN Menu
行业动态
专家面对面 | 杜新博士点评实体瘤T细胞疗法
来源:研发客 时间:Jul,2024 浏览次数:719次

TIL(肿瘤浸润淋巴细胞)疗法的效力检测与CAR-T、TCR-T完全不同,且无先例可循。这也正是首款上市的TIL疗法lifileucel在FDA屡次碰壁的原因。国内TIL疗法公司在产品早期已关注到这个问题。


2024年2月获得FDA正式批准的全球首款TIL疗法lifileucel,其上市历程可谓一波三折,2019年10月和2021年5月分别被要求提供额外效力数据,2023年9月又再次将审批日期推迟3个月。

拥有多年FDA生物药CMC审评经验的杜新博士这样解读,“2020年10月的第一次推迟,是因为Iovance只提供了单一的效力测试方法。2021年第二次拒绝,虽然Iovance增加了效力测试方法,但FDA认为新增的测试方法检测数据不够充分,不足以证明产品效力,要求提供更多数据。2023年9月的又一次上市审批延期,FDA解释为资源限制,并未言明是否与效力相关, 但前期因为效力测试对整个BLA审批过程的延误也可能影响了FDA这一决定。”

因而,杜新建议,TIL疗法在早期PoC阶段就要进行充分的CMC规划和研究,对产品的特性和作用机理有比较充分的了解。而这不仅是TIL,也是所有CGT疗法需要关注的。

Iovance在效力上遇到的难题,也警醒着国内TIL开发企业引以为鉴。通过对沙砾生物联合创始人、CEO刘雅容的采访,可以发现国内TIL公司已重视这一关键点,并在展开了大量的前期工艺开发研究。

相比海外TIL已步入商业化,国内TIL公司大部分还都处于早期临床阶段。以lifileucel为标杆进行升级换代或差异化开发的国产TIL,已有10个产品进入临床试验。其中君赛生物引入非病毒载体基因技术修饰TIL,提高TIL体内存续能力;沙砾生物的CRISPR双靶点系列TIL产品GT300,同样能够改善TIL功能和存续,提高抗肿瘤活性。

截图-20240711170651
截图-20240711170711


可以说服监管机构的效力测试方法


从lifileucel的上市历程可以看到,FDA对TIL疗法的审评十分严格和谨慎。杜新分析,因为是全球首个TIL疗法,效力测试方法无先例可循。经过基因修饰的CAR-T、TCR-T效力检测方法,因为作用机理不完全相同,对TIL并不完全适用。

“在产品的研发早期,尤其是首个产品,因为对产品特性的了解不够充分,对产品的测试和相应的测试方法研究不够全面,特别是效力测试。虽然FDA对临床早期产品测试的要求比较宽松,但对效力测试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,没有可靠合适的效力测试方法,没有足够的效力测试数据,可能造成产品上市审批的推迟或否决。”杜新表示。

截图-20240711170750
杜新


为什么效力检测如此重要?杜新解释道,产品效力和产品临床疗效应该是线性相关的。“效力测试的目的,就是要保证产品放行时,能够保证产品有临床治疗效果,同时,批次与批次之间没有差异性。如果产品效力保证不足,使用效力未知或控制不当的批次将无法实现预期治疗效果的能力, 很可能造成临床暂停或者产品无法通过审批上市。”

而在实际开发中,找到能够证明TIL疗效的效力检测方式,仍然是目前行业的一大难点

刘雅容表示,与CAR-T有明确的靶标不同,TIL是从肿瘤组织中直接提取T细胞扩增,实体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,每个患者的新生抗原都不一样,因此靶标不明确。现有的技术很难精准识别和量化到底有多少种新生抗原。因而,目前只能通过临床结果证明产品疗效,很难找到与疗效相关的效力测定方法。

截图-20240711170808
刘雅容


虽然难度很大,但两位专家认为,lifileucel最终获批,表示Iovance提供的效力测定方式获得了FDA认可。

杜新建议,之后的TIL研发公司除了与监管机构进行持续有效的沟通,在早期PoC阶段就开始包括效力检测等CMC研究,是重中之重。

刘雅容表示,沙砾生物会在产品进入关键性临床研究之前,就确定生产工艺,包括工艺变更的可比性研究,保证产品工艺在关键性临床和上市前是一致的。“我们在早期提取了400多批、涵盖15个适应症的患者肿瘤样本,进行了大量的前置工艺开发研究,就是为了保证产品进入临床后工艺的稳健性。”

同时,杜新也表示,效力检测开发不仅是TIL疗法的难点,也是所有CGT的共性难点。因而也被FDA所重视,2023 年底发布的《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效力保证》(Potency Assurance for Cellular and Gene Therapy Products)的指导草案,要求企业建立系统的效力保证策略,从早期开发阶段至申请上市前的每个环节,都详细提供了效力保证的建议。


工艺开发与适应症探索并行


虽然lifileucel的获批已证实TIL在实体瘤中的疗效,但在起步阶段的TIL赛道仍有诸多难题亟待解决。

刘雅容坦言,TIL最大的技术难点在工艺开发,这一点也体现在了lifileucel的效力问题中。此外,TIL也面临着安全性的担忧。

虽然FDA从风险获益比角度批准了lifileucel,但产品标签中被加上了黑框警告,提醒有严重的血液毒性和感染、器官损伤等风险。产品的关键注册临床有12例死亡患者。lovance另一产品LN-145的2期临床IOV-LUN-202曾被FDA暂停,原因是一例与清淋相关的患者死亡事件。

因此,从安全性、有效性和工艺改进方面进行技术改造升级,是国内外TIL开发公司正在进行的工作。

以lifileucel为代表的一代TIL,治疗前必须清淋,以及辅以白介素2(IL-2),既延长疗程、又易引发不良事件。因此后续TIL的技术更新,很多都集中在这两方面。

例如君赛生物开发的GC101无需清淋、无需IL-2输注的TIL疗法;百吉生物针对肝癌的TIL产品BST02不需要高剂量IL-2伴随用药;华赛伯曼的HS-IT101对清淋药物剂量、IL-2 使用量都大幅降低;海外Obsidian公司的OBX-115在回输患者后也不需要IL-2治疗。

无需清淋和IL-2后,既提高了安全性,又能缩短生产周期。缩短生产周期是包括CAR-T在内的细胞疗法攻克之难点。Iovance开发的第二代生产工艺技术,将制造周期从一代的约30天缩短至22天,正在研究中的第三代TIL疗法LN-145 Gen 3,制造周期仅需16天。

目前诸多的升级改进技术中,国内外企业研究较多的,是引入遗传学方法对TIL进行改造和修饰。TIL疗法先驱Steven Rosenberg在上世纪80年代,就通过基因改造增加T细胞表面IL-2受体表达来提升疗效。因此也吸引了后续各类基因工程改造TIL的开发研究。

Iovance在2020年就引进Cellectis公司的TALEN平台开发基因编辑TIL疗法。公司的首个基因编辑TIL疗法IOV-4001,敲除了TIL细胞PD-1基因,减少PD-L1依赖性TIL失活,提高TIL的体内存活率。

与之类似,沙砾生物利用CRISPR筛选平台ImmuT Finder开发的CRISPR双靶点系列TIL产品GT300,能够改善TIL功能和存续,减少输注后TIL的耗竭、稳定扩增。君赛生物的GC203由非病毒载体基因修饰,使TIL细胞稳定表达膜结合型、可自发聚集的细胞因子IL-7,提高TIL的体内存续能力,目前产品在1期临床研究中。

具体到TIL的适应症选择上,国内Biotech有自己的决策。刘雅容表示,沙砾生物会探索非基因编辑TIL未验证过的适应症,例如GT300系列首先在在卵巢癌、结直肠癌等冷肿瘤中开展IIT。百吉生物聚焦的是肝癌。君赛生物的GC203先试水的适应症是宫颈癌、卵巢癌等妇科肿瘤。

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是,TIL已经开启与PD-1的联用之路。lifileucel已启动了联合PD-1头对头K药一线治疗黑色素瘤的3期临床研究。今年ASCO会议披露,lifileucel联合K药一线治疗黑色素瘤已获得积极数据,客观缓解率(ORR)和完全缓解率(CR)分别达65%和30%。国内公司也有相应布局,例如思路迪医药与华赛伯曼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沙砾生物也与君实生物达成合作协议,探索TIL与PD-1的联合开发。

对于商业化制造,TIL是与CAR-T一样的个体化定制产品,医院、运输等各环节都需提前准备。同时,在中国医保体系下,TIL还将面临与CAR-T一样的支付报销难题,lifileucel的定价是比CAR-T还贵的51.5万美元。中国的TIL赛道,要克服的困难远不止于当下。


以上文章转载自研发客,了解更多信息请您阅读原文